
作为国内首个以蔬菜文化和产业发展为主题的专业博览馆,彭州蔬菜博览馆依托“中国蔬菜之乡”的产业根基与古蜀农耕文脉,以“一粒蔬菜种子创造的奇迹”为核心主题,在设计上实现了文化传承、科技展示与体验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

构建全维体验空间
用种子生命链串联展陈脉络
打破农业展馆技术堆砌的传统局限,以蔬菜从种子到产业的完整生命周期为叙事主线,构建蔬乡之源、生成之路、绿色传奇、蔬菜大观的递进式内容架构。

从时光隧道中追溯彭州农耕起源,到种子银行呈现物种多样性,再到智慧农业展示产业升级,最终延伸至餐桌文化与直播带货,让观众跟随种子的旅程,自然理解从土地到餐桌的全链条价值,实现从历史到现代、从文化到产业的认知闭环。

平衡生态质感与科技张力
在空间设计上,以自然共生为原则,将蔬菜元素与地域特色深度植入场景。序厅通过多媒体融合彭州山水与农耕影像,用温润的木质展架与仿真作物布景奠定生态基调;核心展区则以通透开敞的布局打造种子银行,2000余种蔬菜种子组成的实物墙形成强烈视觉冲击,搭配二维码交互实现一籽一故事的深度解读。

同时,在智慧农业板块引入机器人讲解与沉浸空间,用科技手段激活产业场景,但始终以实体作物、传统农具等实物元素作为基底,避免科技与自然的割裂感。

兼顾参观效率与体验深度
采用单向连贯式流线设计,以不走回头路为原则引导观众循序渐进探索。在关键节点设置互动锚点:如蔬香杂谈区通过食疗知识互动墙缓解参观疲劳,蔬菜大观区以直播间与南北蔬菜差异展示形成内容高潮,既保证了1-1.5小时常规参观的完整性,又为研学团体、产业访客预留了深度体验通道,实现大众科普与专业交流的动线适配。

锚定产业赋能的终极目标
设计之初便跳出单纯展示思维,将展馆定位为彭州蔬菜产业的品牌窗口与交易枢纽。通过龙头企业展示凸显产业实力,以产品直播间打通线上带货渠道,联动电商平台与公众账号实现观展即消费的转化;同时设置寄语墙等互动空间,让参观者成为产业传播的参与者,形成价值闭环。



立足产业根基
资源禀赋优势:作为中国(南方)蔬菜种业创新中心、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的配套博览载体,展馆依托四川蔬菜工程技术中心的科研资源,拥有国内品类最丰富的蔬菜种子展示体系。

这种科研+展示的深度绑定,使其区别于普通文化展馆——展陈内容不仅是历史回顾,更包含最新育种技术、生态种植标准等前沿成果,成为闭门攻关+开门科普的农业创新高地。

展陈创新优势:突破农业展馆静态看展的瓶颈,构建多感官沉浸体验体系,视觉上,通过时光隧道、南北蔬菜差异场景复刻形成冲击;触觉上,设置农具操作、种子触摸等互动装置;味觉上,结合蔬香杂谈区的食疗文化科普提供试吃体验;听觉上,以田间音效、机器人讲解丰富氛围。

这种体验式设计让蔬菜从日常食材变为文化符号,尤其适配青少年研学需求,使其成为巴蜀知名的蔬菜科普研学基地。

功能融合优势:作为天府蔬香博览园的核心节点,展馆深度融入蔬菜+多元生态,与梦想种子集市、蔬香文创火车等文旅场景联动,开发蔬菜主题文创与研学产品;承接蔬适生活节、田园火锅音乐节等活动,实现博览馆+户外场景的空间延伸。

这种馆内展陈+馆外体验的模式,使其成为集会展、研学、文旅、商务于一体的复合型平台,年吸引游客量与产业对接效率远超传统农业展馆。



END

